隨著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生鮮電商快速崛起以及國家不斷出臺鼓勵政策,我國冷鏈物流進入迅猛發展期,不少企業加快布局,并購事件頻頻發生。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仍面臨多重短板亟待補齊。比如,市場仍呈現散亂小格局,假冷藏車滿路跑,基礎設施設備結構性不平衡,冷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特別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滯后,“賣不了、運不出、儲不行、成本高、虧損大”現象仍然存在。
二、 冷鏈物流市場迅速發展
我國冷鏈物流正在步入快速增長階段。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近3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4700億元。其中,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倉儲市場規模約近4800萬噸,隨著冷鏈物流市場的快速增長,預計2018年冷鏈物流倉儲市場規模將超過5200萬噸。此外,2017年中國冷庫容量超過4800萬噸,未來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到2018年,中國冷庫容量將超過5300萬噸。
2016-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鏈物流迅速發展的背后,一是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對于生鮮農產品、水產品、鮮花等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多,這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二是生鮮電商快速崛起。三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電商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同時,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由此造成市場差異化競爭不斷加劇,產品類型也在不斷增加,其中生鮮農產品和食品成為不少電商企業布局的重點,這一市場需求的變化激發了冷鏈物流的迅速發展。
三、醫藥流通領域的冷鏈物流
2017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第一大原材料出口國。2017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1.3%。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萬億元,而冷鏈運輸的藥品市場規模或可達到1200億元。
四、企業搶灘巨大市場
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加上巨大市場空間的吸引,不少企業加快布局冷鏈物流。一些傳統物流企業選擇轉型,一些生產商自建自營冷鏈部門,一些新的專業冷鏈商涌現,還有一些國外冷鏈巨頭聯手國內企業設立合資企業。其中,快遞和電商企業的布局尤為迅速。隨著市場需求進一步打開,將有更多企業布局冷鏈物流,傳統物流企業依舊競爭激烈,跨界的進入者則快速攻城略地,冷鏈市場呈現群雄逐鹿之勢。
從2010年以來,冷鏈物流行業并購事件數量和金額,都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在2016年,并購出現了跨越式地增長,資金規模達到了52億元,2017年,并購事件涉及金額超過80億元。
五、中國冷鏈物流痛點分析
我國冷鏈物流企業盡管發展迅速,但整體上仍呈現散亂小的狀態。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冷鏈百強企業合計大約只占市場份額的不足5%。此外,冷藏車合規數量不多,“假”冷藏車市面上仍然存在,很多二手海柜改裝冷藏車還在路面上跑。相較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目前,我國對于冷鏈物流的需求雖然旺盛,但是由于冷鏈設施投資成本巨大,眾多企業對冷鏈物流的投資持謹慎態度,我國冷鏈設備投入與發達國家相比嚴重不足,冷鏈流通率和運輸率遠不及發達國家。由于發展結構性不合理,沿海區域以及一線北上廣城市冷鏈基礎設施設備數量較多,西部中部地區資源較少。
此外,農產品冷鏈物流起步晚、基礎薄弱、市場規模不大、行業集中度不高、專業化水平不高。賣不了、運不出、儲不行、成本高、虧損大。高端生鮮農產品和藥品的冷鏈發展相對較快,普通生鮮農產品冷鏈發展相對滯后。由于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企業往往愿意在高端食品、高端藥品方面進行冷鏈物流投入。而對于大部分社會物流基礎設施,以及普通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企業積極性并不高。由于冷鏈系統不完善,每年約有1200萬噸水果和1.3億噸蔬菜被浪費,我國冷鏈物流相較于普通物流的成本也要高出四至六成。
六、冷鏈物流發展趨勢分析
應加大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還要加快冷鏈設備的研發,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我國常溫物流運輸的利潤率為10%,冷鏈物流運輸的利潤率僅有8%,而發達國家冷鏈的利潤率高達20%-30%。較高的冷鏈物流成本成為阻礙很多物流企業進入的門檻。
國家層面上,建議國家提供稅收優惠,并建立和完善社會冷鏈基礎設施體系,從而激勵企業將更多食品、生鮮等納入冷鏈物流中來,系統地提升全社會的冷鏈水平。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