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一些不講誠信的經營者,卻利用消費者對品牌售后的信任進行欺詐,如果用戶不加防備就會掉入陷阱。那么,面對五花八門的家電維修信息,消費者應如何避“坑”?日前,長春市消協就家電維修售后發布消費警示。
選擇自購家電品牌專業售后服務最保險。每位消費者家中,都有許多不同品牌的生活電器,如果家電產品在使用中出現問題,消費者應選擇撥打自購電器品牌售后客服電話,向該品牌售后尋求維修服務。如果自購家電品牌沒有售后服務保障,在該產品“三包”期限內可要求經營者承擔“三包”責任。
知曉各品牌家電產品服務政策。消費者在選擇維修電器前,要了解問題電器是否在包修期內。注意分清商家在“包修”和“保修”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包修”明確了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在部分商品中修理、更換、退貨的責任和義務,由企業免費提供售后服務。“保修”責任由企業自定,是企業對自身產品和維修服務提出責任條款的闡述,消費者應注意了解其內容。比如,產品“保修”的品類名稱、責任范圍、“保修”的有效期限、“保修”的主要部件名稱和故障的責任范圍及是否無償保修等。
仔細甄別網絡電器維修信息真偽。 一旦家電產品出現問題,又過了包修期,消費者大都認為自購家電品牌售后維修價格要高,致使很多人為了省錢,尋找一些非品牌方電器維修公司,特別是通過網絡搜尋家電維修企業的電話,找到自認為“性價比高”的家電售后公司,但消費者難以分辨一些名稱跟品牌極其相似的假冒電器維修公司,從而落入陷阱。
核對維修人員身份,索要維修憑證。在維修前,消費者要查驗及核對維修人員身份信息,明確具體收費項目及服務標準。一些品牌售后公司工作人員都有統一著裝及工牌,上門時也會主動出示證件。維修后,消費者注意索要維修憑證,調試維修后的家電是否好用。按照《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規定,經營者在提供維修服務時,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維修服務憑證和收費發票。維修服務憑證應如實填寫維修服務項目、維修詳細情況、維修質量責任及注意事項。
過了質保期的家用電器在出現問題后,市消協建議消費者應通過品牌方官網或品牌公眾號,在線查詢了解企業的產品服務政策,如維修價格及維修后保障等。目前,大多數品牌電器都有嚴格的收費標準,而且價格很透明。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