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近日,第十一屆中國(合肥)國際家用電器暨消費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合肥家博會”)在安徽合肥舉行,該展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貿促會、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展會,格力電器也已經連續十一年參加該展會了。
(合肥家博會格力展臺)
參加合肥家博會這些年來,格力電器經歷了由專業化到多元化的巨大轉變,格力電器目前已從專業化的空調企業發展為布局智能裝備、智能家居、新能源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多元化q*型工業集團,而伴隨著格力的巨變,z*關鍵的兩個特點就是“創新”和“轉型”了。
多年來,隨著“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新四大發明的出現,琳瑯滿目的中國“創造”不斷顛覆著國人的生活方式;多年來,中國制造生產的智能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與日俱新;多年來,自主創新、轉型升級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堅持自主創新,謀求多元化轉型已成為中國制造業內的共識。
創新是格力發展的靈魂
“只有自主創新的企業才能夠發展,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就視同于沒有脊梁的人。一個人沒有脊梁是站不起來的,一個企業依附于別人的技術也永遠不能獨立起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說。
格力電器剛成立時,還是主要依靠加工和組裝空調為主業的小型工廠,沒有核心技術,長期依賴于進口零部件。多年前,因為多聯式中央空調在國內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格力打算從日企手中購買到這一多聯式中央空調技術,可是當格力方負責人前往日本后,卻遭到日企的斷然拒絕,日方不僅不把這一技術賣給格力,連制造多聯式中央空調的零配件也不愿意賣。痛定思痛,格力人臥薪嘗膽,憑借堅韌的毅力和多年的經驗,在沒有任何技術圖紙,僅僅憑著一本說明書的現實情況下,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便自主研發出“多聯式中央空調”技術。
此后,格力將“創新”深深地打在了自身發展的脈絡之上,創新成為了格力不斷發展的動力。截至2017年10月30日,格力通過自主創新申請專利32850項,獲得授權專利19346項。此外,格力已有18項自主研發的技術獲“國際領先”認定。
長期以來,創新已經是格力內部的企業文化之一,在格力電器科技展廳的墻上赫然寫著“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幾個大字,時時刻刻提醒著一代又一代的格力人,永葆創新活力,靠創新謀發展,靠創新謀超越。也正是由于堅持自主創新的理念,格力的多元化轉型才擁有了雄厚的技術積淀和創新自信。
轉型是格力近年來z*大的突破
隨著“中國制造2025”出臺,如何助力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成為了格力電器的“心頭之事”。智能裝備、智能家居、新能源等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力產業,尤其是作為現代工業之母的智能裝備。而格力電器長期的自主創新基礎和向上游的相關多元化發展,積累了大量智能裝備的優秀成果和經驗。風云起,山河動,格力順勢而發,果斷進軍智能裝備產業,謀求新制造力量,助力中國制造崛起。
今年11月15日在北京舉辦的以“新制造力量,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何為新制造?答案見仁見智,但是以智能裝備作為基礎和切入點卻已成為業界共識。
格力現已擁有自己獨立的智能裝備公司,覆蓋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伺服機械手等十多個領域。格力智能裝備公司在為母公司格力電器實現內部生產線全面自動化的同時,也面向市場實現了客戶定制化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大型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據格力電器公布的2017年中報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格力智能裝備業務實現營收9.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倍。
動則通,通則變,變則成。在助力中國制造轉型升級這條路上,格力電器勇于進軍智能裝備。現如今,格力轉型的成果有目共睹,在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大批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的同時,也完成了自身的“化繭成蝶”。
多年來,格力電器對內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創新體系,對外積極謀求多元發展,大力拓展布局智能裝備、精密模具、新能源等產業,始終為“中國制造2025”默默奉獻,砥礪前行。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