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與兩會期間董明珠的高調不同,近日格力手機3代悄然上架官方商城。沒有任何宣傳,售價3600元的格力手機3代,現貨開售,但截至3月12日,官方商城數據顯示僅售出18臺,配置更是被網友群嘲。格力手機的遭遇,正是其多元化乏力的一個側影。
一直以來,格力手機都沒什么存在感,多是“自產內銷”。盡管外界多認為格力手機做不下去的時候,董明珠卻從未動搖過做手機的決心。在今年1月份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甚至表示“最起碼我的手機業績增長,相信格力手機一定會成功”。
如果從格力手機3代產品來看,完全找不到董明珠如此自信的原因。無論是配置還是外觀,這款手機都不像是2019年的產品。其搭載的驍龍821處理器更是高通2016年就已推出的處理器。據了解,2018年6月份就有消息指出該機已通過工信部入網許可,不清楚為何才剛剛上架。
由于格力手機并沒有公布過相關數據,銷量也一直是個秘密。不過,對于格力手機的定位,董明珠認為不在于市場份額多少,而是為了未來智能+的布局。但這并不能掩蓋格力手機尷尬的市場狀態,第二代“色界”上線首日賣出5臺,第三代幾天內也才十幾臺。
“完全是維護臉面”這是業內人士對格力持續推手機的評價。不僅是手機尷尬,從2016年,格力提出正式進入多元化時代,格力旗下家電品牌包括大松小家電、晶弘冰箱和格力手機等產品。6年時間,格力擴展了小家電、凈水器、熱水器、手機、新能源等多個領域,向著“一個多元化的集團性企業”推進。
但提起格力,大家想到的仍然只有空調產品,再就是董明珠本人。格力空調太過標簽化是一個方面,但也折射出其多元化道路的曲折和失敗。目前為止,格力空調業務仍然貢獻營收8成,生活電器和智能裝備分別占比不到2%。盡管在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機器人等領域的布局,有助于實現平臺的打通,但是實現盈利仍然有一段距離。
“2023年實現6000億元營收的目標”,“未來幾年實現10%的增長率”,這是引發外界熱議的格力集團發展目標。也正因為如此,格力不僅啟動“全員銷售”模式,董明珠親自上開微店。還包括在渠道、營銷體系的多方發力,多元化顯然也是重要策略之一,即使走的不順暢也還要堅持。
對手機業務消費者又是怎么看的呢?“2019年等來了2016年的驍龍821,那么我們什么時候能等到格力的5G和柔性屏呢?”或許這個問題,同樣值得格力電器和董明珠深思。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