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制冷學會年會24日下午主題報告的大會主席為吳德繩教授和天津大學的馬一太教授,浙江大學陳光明教授做了題為“制冷劑的發展歷程、熱點問題與未來發展趨勢”的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制冷劑的發展歷程,熱點問題、國際公約RTOC2011報告、可燃制冷劑有關問題、我國制冷劑的替代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內容。
陳光明:制冷劑的發展、熱點問題及發展趨勢
報告提出理想的制冷劑的要求是,環境友好(整個生命周期):ODP=0,GWP很小,無光霧作用;熱力性能:COP高,制冷量大,低壓適中,絕熱指數小,壓縮比小;遷移性質:黏度小,熱導率高;物化性能:穩定,無毒,不燃燒,材料相容性好,溶油性;原料易得,價格低廉。
在報告的“對可燃制冷劑的認識”部分,指出在低碳經濟時代,制冷劑的環保性能、可燃性、效率等因素要綜合考慮;在戰略上要藐視,在戰術上要重視;在技術上,要減小充注量:減少充油,微通道換熱、合理匹配系統盡量不采用儲液部件、采用小系統并聯;要加強操作人員教育培訓;要立法。
選擇替代技術路線考慮的因素,報告指出蒙特利爾締約方19次會議第ⅪⅩ/6號決定中呼吁締約方“促進HCFCs替代選擇對環境影響小的方案,特別是考慮對氣候的影響,同時也應滿足健康、安全要求和考慮經濟性”迄今為止,在q*范圍內都還沒有找到全面滿足零ODP、低GWP、高能效、安全、制造成本低等方面需求的理想替代制冷劑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人士對未來替代物的選擇有不同的意見和準則。替代制冷劑的選擇不應該單純考慮GWP,而應該綜合考慮壽命期內的氣候特性,全面評價替代物對q*氣候變化的影響(比如采用LCCP或TEWI評價系)。
從環境影響的角度,整個壽命周期內綜合排放水平z*低是我們在選擇未來替代物時必須考慮和堅持的原則,這也是z*為合理的、對人類社會z*為有益的選擇安全性、技術的成熟度與可獲得性、制造成本、市場接受度以及在安裝維修領域的服務成本都是設備制造業必須考慮的因素。
z*后,陳光明教授對我國制冷劑替代進行了思考,報告中指出國際替代制冷劑的趨勢迄今沒有明朗,但替代時間表十分緊迫;我國s*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又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于HCFCs的替代,應該慎重,不僅要考慮ODP,還要考慮GWP(包括間接GWP);不僅要考慮近期完成應盡的國際義務,還要考慮適當長遠的利益,盡量利用現有設備生產,盡量避免二次替代;對于可燃制冷劑要立法,要適當放寬要求;要盡量減少充注量,盡量減少泄漏;緊跟國際步伐,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冷劑的研究和推廣使用(清華系列、浙江藍天系列等等),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冷劑的研究和推廣使用(例如,HFC-32,HFC-161,HFC-152a,HC-290)。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