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 2010冷凍年度的火爆,預示著此前業界普遍期待的豐收年度已變為實現,業內充滿了對市場的樂觀氣氛。同時,一些廠商在已草擬的2011冷年計劃中調高了預期,準備乘勢追擊,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不過,筆者以為,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促進,而忽視不利因素的制約。實際上,2011冷年國內空調市場還將面臨四重不利因素的疊加,發展壓力不小。
市場周期性回落壓力
無論哪個行業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周期性。閱讀國內空調業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市場雖一直處在持續上升的通道,但每隔2—3年都會遭遇一次回落或者是增速放緩的年份,近年來這種頻率有加快的趨勢。
從2000年以來的市場看,2000年至2004年期間是一個連續增長的周期,2005年出現了一次回落,2006年至2007年這兩年又是一個增長周期,2008年至2009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了少有的連續兩年的回落,2010年按照現在的市場統計肯定是個增長年,其增長的幅度還不一定會小。這主要得益于政府刺激內需政策的帶動。
不過有一點可以明確,在市場進入到平穩發展時期后,行業不會再有持續幾年的增長或者回落。按照上述市場周期規律,2010年度在實現逆勢增長后,2011年回落的概率也會有所增大。
政策收緊造成心理壓力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政府先后出臺了諸多刺激內需的政策。
2008年12月,“家電下鄉”在全國推廣。“節能惠民”是在2009年5月18日實施。“以舊換新”政策是在2009年5月頒布8月實施。而2009年度的市場軌跡則是,從2008年9月開盤到2009年春節前市場還處于極度低迷時期,2月底市場開始出現啟動的跡象,從4月底開始市場明顯啟動,5月份出現市場火爆局面,不少品牌出現斷貨現象,旺銷局面幾乎一直持續到新冷年的開盤時段,這在以前市場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難怪有業內人士把2009年的意外火爆定義為“政策市”。
在此政策環境下,受政策刺激而活躍起來的市場,必然會有所反應——觀望與調整將是大概率的事件,由此對2011冷凍年度不能不冷靜審視。
產品升級導致轉型壓力
2011冷年將是空調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年。低碳發展與產品的節能環保將是行業發展的方向。但是企業在實際操作中有兩個實際問題需要權衡:
一方面是產品到底該怎樣布局,即如何在新能效標準下規劃產品線。按照現行的“節能惠民”政策規定,在新能效標準實施后只有1、2級能效的產品可以享受補貼,但3級產品的成本則較低。企業不得不在產品布局上要考慮到政策變化的因素,選擇是以1、2級能效的產品為主,還是以成本更低的3級能效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是變頻在產品線中的定位,即何時全面轉型變頻。
變頻能不能在國內市場普及,關鍵在于政策的態度。那么,在2011冷年的產品布局中,企業把變頻放在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實際上,2011冷年將會遇到的壓力,并非行業前景有問題,畢竟中國經濟處于高增長時期,刺激內需的大環境沒有變。筆者只是想把看到的一些問題及早提出來,潑點冷水有助于企業清醒認識市場、分析市場,從而冷靜布局。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