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身為暖通人,在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積累知識,可以說是必備的素養,但是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誰還沒有一堆失敗的經驗啊,但是失敗之后要查找原因,總結經驗,爭取在下次不出現同樣的問題,這才是關鍵。
今天小編就整理了幾個暖通行業老司機犯過的錯誤,一起來觀摩一下!
暖通人,這些錯誤你犯過嗎?
暖通空調的設計方案,對于暖通工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直接關系到工程能否成功實施。雖然在實行施工圖審查制度以來,設計人員在設計施工圖中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設計的過程中仍有問題存在。
一、入口入戶裝置問題
根據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以下簡稱設計規范)規定,熱水采暖系統,應在熱力入口的供回水總管上設置溫度計、壓力表及除污器,必要時應裝熱量計。
設計人員往往只注意入戶熱力裝置的設置,忽略了入口裝置,有些圖紙標注了入口裝置所采用的標準圖集號,而有的圖紙則被遺漏,所以審圖部門經常提出意見。
設計人員在施工圖中,除要說明遵循上述規定外還應特別強調兩點:
熱力入口的供水管上z*好設置兩級過濾器,一級宜為3.00mm孔徑的粗過濾器,二級宜為60目的精過濾器,回水管上宜設置濾網規格不小于60目的過濾器。
在入戶前的供回水支管上加裝泄水旋塞。
如某住宅小區,采用分戶計量的集中供暖方式,供暖后許多住戶的散熱器不熱,查其原因,過濾器處并未發現堵塞物,散熱器均為無砂鑄鐵型,z*后拆卸管道后發現,原因是管井內入戶前支管下翻處的彎頭內堵滿了大量的細砂粒,雖然設有水過濾器,但網濾孔徑太大,所以造成了堵塞,后加裝了泄水閥堵塞后放過幾次水,再未出現不熱的問題。
二、入口質量問題
關于入口數量問題,做法不一,有的開發商要求一個單元一個入口,目的是便于管理及收取采暖費,有的開發商則要求一棟樓一個入口,原因是可以節省基建投資,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
但無論采用哪種方式,設計人員既要考慮室內供暖系統的合理性,又要考慮與室外管線銜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圖室內系統設計方便、省事,而不顧及室外管線系統。
同時,設計圖紙中應標明入口管線距建筑軸線的水平距離、耗熱量及管徑,若為多個入口時,應分別注明每個單元的熱負荷及管徑,而有些設計僅標明了總熱負荷,這是不妥的,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室外熱網是由熱力系統來設計安裝的。
三、樓梯間散熱器支立管應單獨設置
設計規范規定,樓梯間或其他有凍結危險的場所,其散熱器應由獨立的立支管供熱,且不得裝設調節閥。
然而,有的工程將樓梯間散熱器與相鄰房間散熱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雙側連接,一側連接樓梯間散熱器,另一側連接鄰室房間散熱器,這樣,由于樓梯間難以保證密閉性,一旦供暖發生故障,可能影響鄰室的供暖效果,甚至凍裂散熱器。
四、共用立管安裝伸縮器問題
目前設計的多層或高層住宅,大多采用共用立管系統,設計中一般要根據系統水力平衡、散熱設備、承壓能力及化學管材的特性等因素對供暖系統及共用立管進行豎向分區設置,并應考慮管道熱補償問題。
然而,有些設計認為戶內為埋地敷設,而忽略了管井內共用立管的熱脹問題,故未設置伸縮器;有的雖然設計了補償器,但未認真校核熱膨脹量來決定補償器的位置;還有的設計在補償器上下的位置就安裝了固定支架,這樣補償器起不到補償管道由于熱脹而變形伸縮的問題,結果導致由于立管的熱脹伸縮拉裂了支管的現象。
五、低層帶有商鋪的住宅的采暖問題
對于帶有底層商鋪的住宅設計規范明確規定,對建筑內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間,應單獨設置采暖系統和熱計量裝置。
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或者商鋪未單獨設熱計量裝置,或者與住宅采用共用系統,目前,沿街帶底商的建筑越來越多,設計人員應嚴格遵循規范要求來設計,以免使用后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幾方面,可能已經有人在工作中遇到過了,但還有很多預料不到的問題,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互相學習!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